我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发展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持续不断的发展已经迎来全面发展时期。具体的发展历史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概述:
总体而言,中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目前正致力于构建更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需求。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危废名录》),危险废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固态废料(包括液态废物):(1)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2)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来管理的。危废废物大致上可以分为工业危废、医疗废物、其他危废三类,其中,工业危废占比最高,且组分复杂。
资源回收利用是指以危废为原料,在满足处理过程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是降低碳排放产生的重要方法,并且符合生态环保政策发展趋势;无法直接利用的危废可通过分离、提纯、复合等途径进行材料再生,或通过物料转化和热能回用等方式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危废资源化覆盖更广泛,更趋于精细化,通过前端分质分流后,更加有助于协同后端资源化处理,产出品附加值及实用性更高。
资源回收利用的盈利模式通常是付费采购经济价值较高的危废原材料(金属危废、废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等),从中提取资源化产品后进行销售以获取利润,受原材料和资源化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无害化处置是指采用焚烧处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化填埋等方式,达到危废减量化、无害化。
1)焚烧处置:焚烧处置具有无害化程度高、减容效果好、资源化率高、占地小等优点,可处理的危废包括医疗废物、废药品、农药废物、精馏废物和废矿物油等。危废焚烧主要是采用回转窑技术,规模一般较小,具有投资所需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
2)水泥窑协同处置: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条件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类型主要包括危废、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污水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等。
(1)上游:主要是指各类危险废物的来源,即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危险废物的行业,包括化工、电子元器件制造、石油精炼、金属冶炼、医疗机构及制药;危废转运及处理设备制造也处于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的上游环节。
我国2021、2022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021、2022年前五大行业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为5997.70万吨、6879.70万吨,分别占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69.3%、72.3%。
(2)中游:危废处置运营环节:包括危废化验分类+预处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燃料、含金属废物等主要用于资源化利用,医疗废物、农药废物、精蒸馏残渣等难以回收利用的危废,通常采用无害化处理。
我国2021、2022年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前五大行业一致。2021、2022年五个行业的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分别为6040.90万吨、6948.30万吨,分别占全国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的71.4%、73.6%。
(3)下游:再生产品应用环节:资源化利用主要回收经济效益高的危废,处理企业通过深度资源化进行提纯后,生产再生溶剂、再生催化剂、有色金属等再生品,再将其销售给下游相关制造企业。
我国危废行业管理从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90年代中期危废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来说,随着法规政策的逐渐完善,危废行业管理正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升级。
2021年最新修订的《危废名录》,释放出行业危废管理新趋势:一是问题导向,包括通过增减、合并等方式,在此基础上缩减了12个种类,并将原来分类比较模糊的进行了准确描述;二是精准治污,新增了16项豁免条件,总计豁免达到32项;三是风险管控新思路,不做一刀切,鼓励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实施资源化利用,鼓励“点对点”定向资源化利用,实际上山东、江苏、上海等各地已在陆续出台相关地方政策鼓励危废的资源化利用。
为推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改善区域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严重过剩的局面,近三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台政策和公告予以引导。
截止2023年8月,省级层面,已有河北、湖南、安徽、湖北、江西、吉林、广西等至少7个省份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地市级层面,已有日照市、淄博市、临沂市、烟台市、济宁市、菏泽市、聊城市、东营市、青岛市(9个,都属山东省),温州市、丽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8个,都属浙江省),无锡市,玉林市、柳州市(2个都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鹰潭市,兰州市,株洲市,福州市、中山市、恩施州等至少25个城市和地区发布危废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
焚烧、填埋等传统的危废处置工艺一方面仅可实现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未深度挖掘危废的再生资源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填埋法易造成土地二次污染,焚烧法投资运营成本比较高。与单纯的无害化处置相比,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近年来受国家政策鼓励较大。未来,资源化将成为危废处置利用行业倡导的处置方式。
现阶段,我国危废处置行业参与者众多,但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较小。大部分危废处置企业的技术、资金、研发能力较弱,处置资质单一,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仍呈现“散、小、弱”的特征,规模较大、具备深度资源化能力的企业较少。以陕西省为例,根据《陕西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一览表(按地区分布)更新截止2023年9月25日》,截止到2023年9月底,省内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单体平均经营规模略高于5万吨/年,接近50%的企业单体经营规模小于3万吨/年。
随着危废市场的规范化程度的提升、监管趋严,致使规模较小的企业将面临处理成本增加、利润变薄和升级改造处理设施资金需求巨大的多重困境;规模较大企业凭借更具优势的资质、技术、资金实力,以及协同和规模效应,能够在市场上实现快速扩张,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由于危废处理行业的资质壁垒和区域壁垒较强,新建项目环评难度大,审批周期长,未来并购将取代新建,成为行业龙头公司跨区域扩张和提升产能的主要途径。综上,危废利用处置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
此外,政府为规避环境事故风险,也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承接项目,规模较大企业的品牌优势会冲击小企业的市场;叠加龙头企业的并购扩张,规模较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并购重组中危废处置利用市场的变化也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危废处置行业整体的产能规划和布局更为合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中型危废企业和以资源化、特殊类危废为主的处置设施将会有所增加,专业化、区域化的危废处置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5、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市场规模概况分析
我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由2016年的5219.5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10516.7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53%,除2020年工业和社会经济受到疫情爆发的较大影响,产生量出现短期下降外,其余均保持增长态势;利用处置量与产生量增长情况保持基本一致,2020年在产生量下降情况下仍有所增加,主要是利用处置以前年份工业危废的部分贮存量。
(2)华东地区工业危险废物市场最大,西北地区供需错配较明显,且是主要贮存区
工业危废地区产生量主要与该地区的工业总量和发展水平相关。华东地区为主要产废地区,工业危废产生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三成,为我国最大危废市场,其次为华北地区,工业危废产生量占全国的比重18.03%;工业危废产生量前五大省份依次为山东、内蒙古、江苏、浙江、广东,均为华东或华北地区省份,前十大省份中除四川、广西、新疆外,其余均为华东或华北地区省份。
2020年,我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接收了约104万吨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量为70万吨,利用率达到67%。其中,江苏省再生利用量39.4万吨、安徽省再生利用量4.8万吨,广东省再生利用量4.7万吨,仅江苏、安徽及广东三省再生利用量占总利用量的70%,其余省市再生利用量均小于4万吨。由此可见,我国废有机溶剂利用处置能力发展很不平衡,且产生量不清、规范回收率较低。
在危废产生量一直增长下,随着我们国家政府对全国危险废物处置目标、原则、布局、规模、投资等进行统筹规划,推动了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我国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增长。2018-2023年,我国危废处理行业产值规模从1,120.05亿元增长到1507.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3%,仍处于增长态势。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官网 位于制造业基地的长三角产业带中心——美丽的滨江之城——靖江,交运顺捷,政通人和。组建成立于一九九七年,注册资本:人民币5009万元,主要从事医药、卫生、电子、环保、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