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李鸣晓: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倾听青年英才们的故事(一)

人物故事 李鸣晓: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倾听青年英才们的故事(一)

发布时间:2024-05-14 08:20:56    作者: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官网

  原标题:人物故事 李鸣晓: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倾听青年英才们的故事(一)

  编者按:“十三五”期间,环科院有19名科研骨干入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方面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科研成果,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展现了生态环保科技铁军的风采。

  李鸣晓,研究员,长期从事固态废料处理处置与二次污染控制研究。参与或主持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等,创新提出基于微环境调控的污染定向转化技术方法,研发了有机废物定向调控与分质资源化技术装备、填埋垃圾生物稳定化与污染防控工程技术,形成了以固废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土气协同防治工程模式。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 51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5件、美国等PCT发明专利6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首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金奖。

  2006年,李鸣晓进入环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地下水创新基地工作,从事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处置与二次污染控制研究。固态废料类别很多,李鸣晓研究的部分属于感官很独特的一大类。时至今日,他记忆犹新的仍是刚来环科院时,在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工厂和建设项目工程现场学习的时光。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回到宿舍,不管闻什么味道都是臭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发现原来是恶臭气体附着在了鼻毛上,洗不掉又很难发现,这大大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开始针对恶臭气体的净化开展研究。

  李鸣晓始终坚持,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坚持扎根一线,潜心钻研,锤炼过硬本领。在工程现场看不同类别的固态废料、不同的处理技术、不同技术的组合,研究怎样做更有效、更高效,是李鸣晓最喜欢也最常做的事。他笃信“实践出真知”。有一次他在工程示范建设现场做跳汰机械分选研究时,想弄清楚一些像石块类动能较大的垃圾的运动轨迹,以提高收集率。现场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告诉他,让它们抛物线飞起来,加一个挡板就可以。看着师傅在机器旁的演示,李鸣晓学习到要盯紧目标,跳出思维定式,最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最有效的。之后,环科院规划布局地下水学科的发展时,李鸣晓和团队就提出了以固废填埋为切入点,快速推进固废填埋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为此,他和同事们到一个个填埋场调研,找不同的老师学习,研究怎么样来做。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李鸣晓所在的研究室中标了生态环境部督办的填埋场修复工程,这是个非常好的研究和实践机会。李鸣晓和同事们并肩作战,跑现场一年、工程建设一年、运维调试一年。他们在现场租了房子,吃住办公在一起,白天去工程现场,晚上回来讨论做方案,需要分析的时候就往院里一趟趟跑。至今他还记得,有一次半夜收到信息,说工程现场可能有人搞破坏,他们急忙驱车前往。填埋场位置很偏僻,他们打开大灯驱散黑暗,一丝不苟地查看着灯下的填埋修复工程。对于李鸣晓来说,这个工程如同他的孩子,被倾注了满腔的热爱,承载了科研的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工程示范项目最终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入选了环保科学技术创新示范,获得了金桥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

  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创新,十余年间李鸣晓一步步扎实走来,获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和荣誉奖励。而今,他又投入了新的工作,在综合部带领团队开展质量管理与学科建设,为打造环科院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这个目标继续开拓前行。

  秒懂生态环境与健康 第19集 工作和生活中不当使用或处置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会带来潜在健康风险

  秒懂生态环境与健康 第17集 合理分类和处置生活垃圾 既保护环境也利于健康

  秒懂生态环境与健康 第16集 辐射无处不在,但不必谈“核”色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新闻推荐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0523-84865312

电子邮箱: jssj@jssjjd.com

企业地址:靖江市斜桥镇江平路19号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官网 位于制造业基地的长三角产业带中心——美丽的滨江之城——靖江,交运顺捷,政通人和。组建成立于一九九七年,注册资本:人民币5009万元,主要从事医药、卫生、电子、环保、轻工、

Copyright © 2002-2017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中心官网_rng最新战队成员名单 版权所有